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伟伦 2017-02-09 14:11:53
近一段时期,中国吸引外资情况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从历史层面讲,自1993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一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自2008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保持在全球前三位;截至2016年底,我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7万亿美元。不可否认的是,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立足现实,利用外资是我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成功实践。当前时期,全球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呈现出新趋势,各国高度重视引资工作。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利用外资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在此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引资改革,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成为今后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
通过对外资企业采访,记者发现,近些年我国在外资营商环境、贸易便利化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步。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市场环境日趋规范、公平,法律法规也在逐渐完善,特别是政府力推的简政放权改革和增强贸易便利化措施为跨国企业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提供了诸多便利。”诺维信(中国)政府事务和公共关系总监赵爱民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创新型技术公司而言,一个包容、开放、有效的监管体制极为重要,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科技型外商进驻中国。记者了解到,丹麦诺维信集团是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主导企业。作为丹麦在华投资最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之一,每年将13%至14%的营业收入作为科技研发投入。中国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的日益完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科技创新型外资的实际利益,进而发挥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赵爱民通过举例来说明中国政府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做出了更为实际的努力。“让我们印象很深刻的是2016年5月天津检验检疫局推出的‘一企一策直通到厂’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这一措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公司的产品进口节省了不少时间、人力和物力。”赵爱民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诺维信公司进口的酶制剂对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极高,在该措施出台前需要在天津口岸集中查验,而如今货物可直接运到诺维信天津工厂,由开发区检验检疫局直接实施货物及木质包装检验检疫。这就在保障货物安全性的基础上,使每批次货物大约可节省7天时间,也为企业节省了不少费用。
“这无疑激发了外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中国区业务已逐渐成为诺维信集团最为重要的增长引擎。”赵爱民说。
这只是中国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加大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自贸区的扩容、大量自贸协定的签署都为外资进入中国创造了更多便利。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及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改备案方面都有了很多实质性进步。
记者也了解到,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对外开放的这一政策。回顾中国加入WTO的15年,不难发现,如果哪个产业的开放度比较高、竞争比较充分,那么该产业就发展得比较好,中国的通信、装备制造和IT等行业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相反有些行业的开放度比较低,其国际竞争力就提升的比较慢。因此,很多专家学者也纷纷点赞我国新修订并即将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呼吁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限制,营造公平、优良的营商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金融业开放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这次有关扩大服务业的开放措施有14项,包括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外资准入限制。记者了解到,英国第二大寿险公司英国标准人寿集团正在仔细研究在中国建立外商独资机构的计划,并有望年内重返中国市场。
据业内专家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的发布,为中国2.0版改革开放战略勾画了一个完整的蓝图。
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也将为外资带来更多机遇。考虑到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市场依旧值得外资“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