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宋晓东 2020-11-10 09:04:34
会展业是时代革新进步的商业编码,与社会生产力、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展览馆则是展览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伴随着国内城镇化大潮,房地产作为中国城镇化重要的参与者,为城市化提供了必要的生产、生活、居住和商业、娱乐等活动空间,成为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展览馆与房地产具有同样的发展规律。作为一个立足于人与城市的深层关系的独立建筑类型,它们因城市化而生,伴随城市化发展,也同 城市化一起蜕变蝶化。 从1989 年广州城市规划展览馆、2000 年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到 2015 年的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它所承载的使命是为了让人们来了解城市发展与延续性的动态过程,了解城市各层面的个性特征,体验城市的现代形象与品牌理念。然而,伴随着展览馆面积与数量的数据化提升,我们开始更加关注现代展馆的新功能、新需求。 如果说第一代展览馆以“城市宣传”为特点,第二代展览馆以“展示技术应用”为特点,第三代展览馆以“展览主题开拓”为特点,那么,第四代展览馆将在“空间与人的关系”理解上形成新的突破。 自2010 年上海世博会以来,展览技术、展览规模、展览的开放性与多元化打开了我们的新天地与新思维。秉持这种新思维,人们在展览主题开拓的前提下,开始进一步关注空间与人的关系,从而集中体现“空间的功能复合” 理念。比较典型的案例有边缘产业复兴的“诚品书店”,商业地产的颠 覆者“K11”,它们这种空间的复合型设计与复合型功能俨然成为展览馆变革的新目标与最新热点。城市的发展思路在变化,城市的发展模式也随之转变。
从1980 年代初期,陈占祥把城市更新主要定义为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到吴良镛从城市的“保护与发展”角度,在 1990 年代初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再到 2000 年以来张平宇的“城市再生”、吴晨的“城 市复兴”、于今日的“城市更新”,关于城市更新的概念逐渐由物质环境跨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的综合性与整体性,并由此形成新的社会网络,成长出新的文化精神。展览馆便以这种网络和精神蔓延为导向,以它的公共性为第一属性,进而延展至专业交流、艺术文化、公共活动、国际合作、科普活动与专业论坛等展览角色,从而让观展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现象级 展览 GUCCI“艺术家在此”、LOUIS VUITTON 展览“飞行·航行·旅行”, 这种以文化品牌精神为导向的新型展览正在将自己的文化和基因如种子般种在了观展人的心中。在新的城市发展和文化赋能状态下, 展览馆以这种大众所惯用的方式去参与展览对话,是品牌目前找到的最好方法,而这种方法也早已构建起新的展览时空与文化样式,并将文化 创新理念渗透在展览行业的各个环节。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疫情之下,“云”成为最热的词汇,“云签约”“云办公”“云春游”等概念一时风光无限。而在展 览行业,“云展览”也应运而生。作为各行各业整体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它从根本上打破传统展览形态的藩篱,开创“线上+线下”融合直播与观展的新型模式,这也将成为展览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新机遇、展览行业变革的新未来。
展览方式从传统固态向云观展模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一大批新模式的诞生,也使旧的产业思路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当然,会展业也不得不思考,线上展会的体验感真的好吗?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在目前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之下,行业要充分把握展览馆的精准需求,然后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展开变革与新的探索。 后疫情时代的展览馆如何积极求变,如何打造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业内将面临一场思想变革的耐力持久战。
(作者系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总监)
本栏目文章涉及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