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国民 2021-04-01 09:00:17
今年国家重视给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并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
来自上海的一家外贸企业管理层反馈说,公司除主营业务外另有可观的租金收入,对银行贷款需求很小,不过多家银行工作人员仍积极向他推介并希望为该公司发放贷款,因为贷款给该企业既有助于完成普惠金融贷款任务又无风险,其实他则更希望银行把贷款发放给更需要资金的企业。无独有偶,云南一家外贸企业也有类似的反馈:公司经营情况良好,对资金的需求没有其他企业那么迫切,银行积极给予了该公司一定的授信额度,不过至今还没有动用该授信额度。
这两家外贸企业被银行视为适合发放贷款的优质客户,在过去和现在是很常见的。除此之外,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的外贸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也更容易。但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优质外贸企业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更需要也更适合放贷的外贸企业,只是它们较难被发现。所以银行要想在外贸企业中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更重要的是怎样用创新方式把这些潜在的适合放贷企业找出来,而不能为了完成普惠金融任务,把过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和很多同行争夺少数“公认”的优质企业上。
这就需要银行业进一步转变观念,把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看作自身信贷业务创新的动力和机会,提升寻找潜在优质外贸企业的能力。具体来说,银行可结合自身深耕的领域,用更丰富多元的指标评估一家外贸企业的信用度。比如观察其在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营业额,观察其用电量,观察其主要客户实力,观察其采购原材料、零部件的规模和频率,观察该企业员工福利和社保缴纳情况,观察该企业纳税情况等,指标很多元。考虑到银行信贷工作人员人数有限且时间精力有限,银行应多加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对不局限于上述这几个指标的外贸企业进行更多特征的数据集纳、建模和分析,争取能更高效准确地为一家外贸企业画像,进而得出是否能为该外贸企业放贷,放贷金额多少,利率是高是低等初步参考值。
提升寻找潜在优质外贸企业能力方面的创新尝试,虽然尚处在需要不断完善的阶段,但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个领域目前还是一片蓝海,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而且其代表着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也更符合国家要求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初衷。当然,发现和创新都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银行业对此投入更多时间、人手、资源将价值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