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陶然笔记:中美重启重启经贸磋商有四大看点

        来源:陶然笔记 令狐猫 作者: 2019-07-05 10:07:38

          中美元首大阪会晤,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 

          会晤结束近一周,大家的注意力正逐渐集中到磋商上来。 

          综合这两天各方面的消息,有几点值得说说。 

          首先,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一直保持沟通。 

          这从双方的表态中都能得到确认。 

          中国商务部4日的例行发布会上透露: 

          “目前双方经贸团队一直保持沟通。如果有进一步信息,我们将及时发布。” 

          美方也有类似消息发布。 

          “据路透社报道,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3日在白宫对记者说,双方谈判官员已通过电话进行沟通,‘这些谈判将在未来一周继续’。” 

          双方一直在沟通这事,可以确认。 

          其次,中方重申早已提出的谈判目标:“取消全部加征关税”。 

          在此前的多轮经贸磋商中,中方反复强调的是“双方的协议必须是平等、互利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方决不让步”。 

          第十一轮磋商结束后,明确提出三个核心关切必须得到解决: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改善文本平衡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三个关切里,重中之重是“取消全部加征关税”。 

          商务部在4日重申了这个立场。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单方面加征关税是中美经贸摩擦的起点,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加征的关税必须全部取消。” 

          陶然笔记认为,在接下来的磋商中,中方这个立场不会有任何改变。关于这个问题的任何误判,都可能导致谈判再度出现反复。 

          第三,双方对“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认知还有偏差,有必要进一步缩小。

          中美虽然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但从过去近一周美方的态度看,中美在如何看待“平等和相互尊重”的问题上,恐怕还有偏差。 

          比如,美方一些人提出,“中美间的贸易协定需要一定程度上向有利于美国方面倾斜”。 

          又如,库德洛近期表示,“在谈判期间美方不会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他同时希望中方会兑现购买大量美国商品的承诺。” 

          从这些表态上看,要美方理解什么是“平等和相互尊重”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此,商务部的回应也很明确。 

          “如果达成协议,应该是双向平衡、平等互利的,中方的核心关切必须得到妥善解决。” 

          看来在这个问题上,美方有必要进一步缩小同中方存在的理解上的偏差。 

          这里要专门谈谈采购美国商品,尤其是美国农产品的问题。 

          陶然笔记的基本观点,在《用“大豆逻辑”来看看中美贸易战》一文中说得很清楚。

          “去年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不买大豆一度是对付美国的‘武器’。现在谈判节奏不断加快,购买大豆又成为表达谈判诚意的策略。是不是前后矛盾?是矛盾,但合乎情理。” 

          “中国应对贸易战的主要利益诉求,打也好,谈也好,就是不能让贸易战干扰我们的发展节奏,尽可能去争取时间和空间,争取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国家利益,也是我们所要争取的结果。” 

          “大豆买还是不买,买多还是买少,买了以后,什么时候又不买,都是服从这个根本利益诉求。” 

          现在重启磋商,可以想见采购美国农产品仍会成为谈判的内容之一,美方应该也少不了拿这个来设置舆论议题。 

          按我的理解,不买,对美国构成压力,买,对国内无实质性伤害。 

          采购美国农产品是中国特有的谈判筹码。 

          美方既然看重农民的利益,那么就应该真正从美国农民的利益出发,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美方在磋商中态度再出现反复,那么采购美国农产品这事儿,恐怕也会再出现反复。 

          更要强调的是,中方采购的美国农产品,是要能真正满足国内民众的需求,而这个过程也要兼顾国内企业和第三方的合理诉求。 

          第四,关键还是办好自己的事。 

          我们乐见美国国内反对加征关税的声音越来越大,但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办好自己的事。 

          这段时间,美国国内反对加征关税,反对与中国为敌,出现一些新动向。 

          “7月3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封多位专家联名给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议员的公开信,题为《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敌人于事无补》。” 

          “公开信接着从7个方面论证为什么把中国塑造成美国的敌人对美国不利,并指出在华盛顿并没有必须与中国为敌的压倒性共识。” 

          打贸易战,与中国为敌,只有双输的结果。 

          理性的选择惟有喊停。 

          因此,美方这封公开信的出现,本质上是理性衡量利益得失之后的结果。 

          用中方的话来说,就是“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比摩擦好,对话比对抗好”。 

          公开信认为“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敌人于事无补”,这个立场值得肯定。 

          但是,同样要清醒地看到,中美之间的沟通摩擦,存在长期、艰巨、复杂的特点。 

          对这种国家实力在此消彼长变化中的比拼,不能把问题的解决寄托在别人身上,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能够谈当然可以谈,该打还会坚决地打。 

          坚持自己的立场,坚持发展的节奏。 

          解决中美经贸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办好自己的事。 

          (原题为《重启磋商 四大看点》)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