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文博 向家莹 2020-02-13 09:21:07
疫情之下,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稳外贸正在迎来各方力量支持。记者获悉,近期,从部委到地方再到商会正在合力打出新一轮稳外贸组合拳,推出延长外贸企业税款缴纳期限、免征滞纳金,提供不可抗力证明、法律咨询,鼓励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贸易便利化等一揽子实招。同时,相关部门还在密切调研疫情可能对外贸产生的影响,更多实施细则有望加快落地。
“受疫情影响,供应链很多环节还没有恢复,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企业也都暂时无法恢复产能,对交付订单和新签订单都有不小的压力。”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希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这些外贸企业的困难也是政策的发力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0日表示,商务部密切关注疫情可能对外贸产生的影响。目前,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帮助企业,一些具备条件的外贸企业正在恢复生产。
在此之前,作为对外经贸工作的主管部门,商务部已经接连印发通知,对外贸企业可能面临的订单逾期等燃眉之急出台支持举措。其中,3日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便利技术进出口;4日通知指出,将会同相关商协会,积极做好有关国外供货商和国内进口企业信息服务工作;5日通知表示,组织纺织、轻工、五矿、食土、机电、医保等六家商会,全力为外贸企业做好出具不可抗力证明、法律咨询、参展协调、供需对接等相关服务;6日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进一步便利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申领进出口许可证件。
另外,地方版的稳外贸细化政策也在同步推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1日,已有浙江、山东、辽宁、福建、江苏、上海等十余省份陆续发文为辖内受困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支持,主要包括支持企业尽早复工生产、提前下拨外经贸专项资金、加强贸易救济处置服务、加大进出口便利化政策宣传力度等。与此同时,包括成都、青岛、大连等多地贸促会、国际商会也发挥贸促系统优势,积极应对,为企业开具不可抗力事实行证明,减少损失;提供法律咨询,协助企业采取应对措施等。
“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从相关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迅速行动,积极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对表示,这些及时出台的措施将最大限度减轻不能履行合同的责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帮助外贸企业减少损失、渡过难关。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疫情的爆发,给我国企业复工生产带来了很大不利影响,大量企业不得不延迟复工或减量运行。对外贸企业来说,大量订单不得不延迟交付,或者是重新商订合同。无论是何情形,短期内外贸企业盈利都将会受到影响。
“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已经或正常准备出台扶持性措施。”在刘兴国看来,这些支持举措,尤其是减税降费举措,应能给外贸企业遏制盈利下滑做出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外贸企业自身也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包括在疫情结束后扩产增销,大力创新进行转型升级,加强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等。
竺彩华也认为,我国外贸应该危中寻机。一方面,要让那些在无疫情情况下健康经营的外贸企业存活下来。为此,中央和地方应启动紧急“纾困资金”,对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提供额外的授信额度,缓解外贸企业因停工导致的现金流压力;也可考虑对外贸企业进行减税或延迟征税、减免“五险一金”等措施,确保企业并渡过当前困难时期。另一方面,在确保无疫情的地区,应尽早有序恢复开工、组织生产,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竺彩华还指出,从长期来看,促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微观和宏观层面共同发力。“微观层面,通过此次疫情引导企业实现‘转危为机’。宏观层面,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使我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转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