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向四化靠拢 打造更韧性的全球供应链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国民 2020-06-16 13:02:39

        在近日举办的“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讲座中,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陈庆麟说,无论是从需求还是从供应、制造、仓储等方面来看,未来全球供应链将面临巨大变化。

        从需求方面看,企业疲于应对需求波动,规划准确率显着降低,大部分企业的需求规划模型不支持短期、高频需求波动;从供应方面看,供应信息不准确、不及时,部分企业的既有、在途库存数据与真实情况不符,部分供应商数据只能靠人工更新,同步不及时,供应商质量和稳定性面临挑战;从制造方面看,主流工厂仍然大量依赖人工运作,不能应对各地区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数字化制造亟待普及,工厂的物流数字化水平低,无法快速调整工艺流程;从仓储方面看,区域化仓储运营面临风险,货物外运的波动如中断或者减少导致仓储空间告急。

        “长期以来,多数企业均低估供应链受重大冲击的风险,最近一两年的情况暴露全球范围内供应链的种种问题。展望未来,疫情前景、地缘政治都有很大不确定性,促使企业反思供应链风险和冲击,提升供应链韧性将成为多个行业的重点关注议题。”陈庆麟说。

        企业可在供应链全链条的各个环节,采取一系列举措来提高韧性。“从上游的供应商和生态圈来说,企业应优化原材料和零部件库存,提高供应链韧性;调整现有供应商组合,在其他区域订立备用供货安排,促使供应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它地区;审核新供应商资质,尽管其初期供货规模较小,但此举有助于提高供应商多样性。”陈庆麟分析,从生产网络来说,企业应认定后备合同加工外包企业的资质,以应对突发状况;扩大产能,提高灵活度;调整现有生产网络的规模,提升备用产能,确保缓冲余量;回迁或区域化重组布局生产设施以防范特定国家风险。

        在下游的渠道与客户方面,陈庆麟希望企业优化成品库存,新增分销合作伙伴,提高备选余地;优化运输模式组合(例如权衡空运和海运);反思重塑分销战略(例如外包与内包);将仓储/配送中心移至毗邻终端市场的地区。

        针对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上存在的上述困难,陈庆麟观察到,企业界对供应链的期望有了重大变化:从成本效率导向,转向稳定、可靠与灵活的平衡;增加产品库存,以提升稳定性;开拓多元化交付渠道,以提升可靠性;将仓储点设立在更靠近客户的地方,以确保灵活性。因此,未来的、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应该具备四个特征。

        首先是多元化,多元化供应网络,引入备选供应商,确保供应灵活度。陈庆麟认为,企业应建立多元化供应商网络,确保合适的第二/第三供应来源,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灵活性;确保现有供应商价格、供应保障及运力方案,确保供应灵活性,及时预测品类层面的需求转变和相关的供应市场变化,同时保证合同灵活性,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供应环境。

        其次是区域化,区域化布局,确保关键市场/资源的可及性。“从基于全球自由贸易/市场准入的全球供应链到以区域集群和贸易集团为中心的区域化布局转变。企业相关部件和装配在区域内实现近岸生产,总装更加靠近最终客户,减少供应链复杂度,对全球最佳成本要素的利用有限。”陈庆麟说。

        再次是敏捷化,敏捷化产销协同,提升对市场波动的响应速度。陈庆麟建议企业,每月通过产销协同会,开展中期规划,根据不断变化的供需关系,协调应对方案与计划;每周甚至每天召开协调会,实现短期供需平衡,通过在产品组合/库存层面的快速供需决策,协调生产/供应/物流相关方,最大化提升供应链业绩。

        最后是数字化,数字化供应链全环节,提升端到端的韧性。在陈庆麟看来,这就要实现场景化、AI,进行需求预测与资源配置,基于AI的需求预测,场景化评估,决策资源配置;通过统一界面,了解包括合作方在内的全方位情况,快速诊断并解决日常执行中的问题,进行预判、模拟,模拟供应链波动程度,分析潜在方案、降低风险。在这一过程中,陈庆麟认为,企业还需要搭配跨职能的敏捷团队,加速行动,减少壁垒,进行目标一致的跨职能协作。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