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伟伦 2020-06-24 09:50:03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并将持续对世界政治、经济和金融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正加快恢复发展,金融业和资本市场总体保持稳健运行。但随着疫情影响的持续发酵,未来全球可能出现经济深衰退、金融高风险、要素低流动的不利局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新的起点需要新的眼界、新的格局和新的胸怀,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加强与境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广泛合作,积极推动中国金融业开放。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中国金融市场也并不平静。恰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也正在扩大。
在全球瞩目下,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加速接轨——2014年11月沪港通开始运行,随后中国建立起深港通、沪伦通等股票市场交易的互联互通机制,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性正在大幅度增强,与之相关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也正在扩大。
前段时间的瑞幸爆雷事件备受关注,也让很多中概股受到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近年来,中国在资本市场上打击了很多欺诈上市、操纵市场、虚假信息、内幕交易等行为。广大投资者对这些不良行为十分憎恨。”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近日坦言,在透明度问题上,中国有关各方在公司治理、外部审计与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一直在努力完善各种机制。当然,提高监管水平、逐步改进公司治理也需要一个过程。
事实上,这些举措正在为中国上市公司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也对上市公司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1日起新《证券法》正式实施,此次修订版,涉及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显着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加大投资者保护等重大基础制度的调整完善。有分析认为,这对于提升资本市场治理能力,优化资本市场发展生态,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新《证券法》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扰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按照新《证券法》规定,像瑞幸咖啡这样的企业理应受到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这也回应了金融业界普遍认同的“越是开放、越要加强监管”的呼声。
此外,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了11项重磅金融改革措施,在深入研究基础上,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推出。其中《加强金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者形成有效震慑,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占比不到20%,与欧美日等国70%以上的占比相比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不仅如此,今年是《外商投资法》实施第一年、新《证券法》实施,同时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外国金融机构、外国公司、外国资本接踵而至,这都为新产业、新业态的融资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对金融业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前沿地带上海,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陆续落户,对全球顶尖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也在显着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金融监管能力也要与金融开放程度相适应、相匹配,在金融开放中维护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多年来,全球金融体系承受了很多挑战,未来会更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是我们实现整个系统稳定、透明的前提。特别是对于渡过当前的危机更加重要,也能够让我们有长期的韧性和稳定。从这个角度而言,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管体系。” 德勤全球主席莎伦·索恩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说。
监管力度加大会不会限制金融业发展创新?对此有学者指出,强监管的目的是建立规范、合法的秩序序,并非限制发展、阻碍创新。在强监管下,金融市场在开放中才能更有效地避免系统性风险,行业市场的内生性动力才能更充足、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回归金融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