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谢雷鸣 2021-01-19 09:20:21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
“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博世2020年中国整体销售额仍跑赢大盘,取得正增长,这离不开博世在中国近6万名员工的共同努力。”日前,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博世集团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博世看到了中国国内消费升级需求带来的诸多机遇。
陈玉东说,中国不仅是博世集团最大的海外市场,也是重要的创新基地。每年,中国本土销售额的8%左右都会投入到研发,提升本土的创新能力来服务好本土市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博世长期投入的关键领域。 在2020年,博世位于无锡的氢燃料电池中心已经建成,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中心(无锡)、博西家电新研发中心(南京)正式启用。博世还与清华大学建立了机器学习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推动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
陈玉东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出的进一步开放信号将增加博世持续在华发展的信心。
进入中国110多年来,博世始终践行“根植本土,服务本土”的长期承诺。过去十年,博世在华累计投资额达到近50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博世绝大部分业务是通过属地化的生产来支持本土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博世带来诸多机遇。
比如,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世作为供应商,在新能源、自动驾驶和互联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可以支持整车厂开发全新的车型,满足市场需要。再如,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电领域,博世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直播和线下门店联动的模式,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博世品牌。博世还把本土的创新经验和产品积极分享给海外市场,支持全球业务的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其中,中国要达到2030年“碳达峰” 和2060年“碳中和”两大目标来应对气候变化。陈玉东透露,博世作为一家在全球拥有400个业务所在地的企业,也在早些年提出了于2020年全面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成为首家实现这一目标的大型工业企业。
“在中国,博世采用四种措施实现碳中和,包括提升能源效率、使用清洁能源、采购绿色电力以及购买碳汇以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陈玉东说,“我们已在中国13个生产基地搭建了能源管理平台,利用所收集的生产和设备数据,相应调节能源供应设备的供应状况,从而优化整个工厂的能耗,提升能源利用率。”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5年中,博世中国投入超过2.5亿元人民币用于环保生产,以节约用水、减少废弃物、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未来,博世还计划分享在全球1000多个节能项目中所积累的碳中和技术和经验,并提供咨询服务。
陈玉东认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将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技术创新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博世秉承开放的、技术中立的态度,探索绿色出行的各种可行技术。在电气化交通领域,博世持续投入研发,开发电动车和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系统。仅2020年,博世在电气化领域的投入就达5亿欧元;对于仍占市场主要地位的汽油柴油车,博世开发先进的尾气后处理技术,快速切实地减少交通排放。
此外,博世还在研究可再生的合成燃料,使内燃机在未来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全球一半,将引领绿色低碳交通出行发展趋势。为此,博世在无锡投资建造氢燃料电池中心。同时分别在无锡和太仓投入48V电池和电桥等新能源产品的本土开发并率先实现量产,这两项都是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的重要产品。
据陈玉东介绍,博世的技术创新不局限于交通出行领域。在消费品领域,博世开发和推出节能的家电、采暖和热水产品;在工业领域,提供节能生产方案和设备,支持产线智能升级。近些年,博世致力于转型成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企业,为互联生活、互联交通和互联工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受益于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以及开放的营商环境,博世能够运用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互联解决方案。在2020年,博世消费类传感器在中国本土出货量已超过20亿颗。
“我们期待国内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更多开放外资在本土的生产和研发,从而增加企业持续在华发展的信心。”陈玉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