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国民 2021-03-16 09:14:21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前不久联合发布了《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为推动伺服器国产化提出建议。
伺服系统又称随动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多用于军工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自动机床、无线跟踪控制等。目前中国中高端伺服市场被欧美品牌以及日系品牌占据了将近75%,尚未实现国产化,这无疑会提高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成本,而这部分成本最终必然会转移到消费端。《蓝皮书》介绍说,欧美伺服产品因具有高性能设计,普遍有很高的品牌溢价。而日系的伺服产品性价比较高,占据了约45%的市场份额。虽然国产伺服系统在市场上的比重相对较低,但近几年取得了醒目的发展成绩。国产伺服系统厂商以低廉的价格和快速便捷的服务为特色,与很多中小型制造加工企业相互合作、相互扶持,走出了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不仅开辟了新市场,满足了经济型企业用户需求,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渐渐积累了自身的硬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厂商凭借自身的不断努力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产品性能与稳定性不断提升,在很多场合已开始逐渐替换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
据了解,从2011年以来,中国企业在伺服电机领域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技术正在不断取得突破。针对下一步怎样突破制约因素,《蓝皮书》提出如下建议。
完善符合中国行业现状的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体制。面对国内伺服行业从业人员不足的情况,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前沿、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尽快地运用到企业产品研发当中,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以获取更多的经验与成长,提升伺服行业的总体实力。
借助机器人产业发展东风,为驱动器技术发展凝心聚力。伺服系统是一项集结了机、电、力、传、控各项技术的复杂系统,每项技术之间各司其职又相互耦合,这就需要工程师在“开发—应用—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伺服产业应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产业集聚及增强核心技术实力为目的,提高伺服驱动技术水平,提升机器人专用伺服驱动器的性能,进而实现中国在伺服驱动器总体实力上的技术积累和人才积淀。机器人专用伺服驱动器的发展可借助机器人产业东风,获得雄厚的资金支持,在“研发—运营—完善—运营”的模式中获得长足发展。
结合半导体芯片领域共同发力,寻找提升性能的突破口。目前,世界上很多伺服厂商不仅致力于软件与算法层面的开发,还将半导体器件的研发与软件开发相结合,大幅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采用这种设计方案的以日系厂商为主。他们在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上有很多先进设计,值得中国相关企业研究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