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2021-07-08 09:13:44
在贝发集团创始人邱智铭1993年背着一个包闯荡广交会,并拿下第一笔国际订单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否想过,这一次尝试竟给企业未来发展注入了国际化发展基因,打开了开辟国际市场的大门。如今在贝发集团展厅的数据平台上显示着美国、中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墨西哥、荷兰等国家已经成为公司的前十大市场,各个市场的动态也在不断更新中。即使在今年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下,贝发集团在2021年一季度取得了出口增长133%的好成绩。
谈起抗压能力这么强,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给出的答案是,近年来,公司提出的“一支笔、一条链、一个平台”的创新发展战略给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一支笔,即做强做大贝发集团的核心产业——制笔;一条链,即与广大上下游企业合作,并从单一制笔向整个文具产业扩张,形成产业链;一个平台,即搭建数字合作平台,注重数字赋能与科技赋能,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在尝到广交会带来国际市场订单的甜头后,公司开始由商贸型企业向实业制造型企业转变,相继成立一批专业工厂,设立研发技术中心,不断提高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2002年时,贝发集团就荣膺“中国制笔王”的称号。在这个过程中,邱智铭深刻体会到,体量大并不能说明企业实力强,还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贝发集团先后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并于2014年与太原钢铁合作,成功解决圆珠笔头制造问题,实现该技术的国产化。
“创新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保证。我们生产的产品在引领潮流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因为有些企业开始不断地仿造我们的产品。对此,我们一方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曾成功反诉‘337’知识产权案;另一方面继续加大设计、研发力度,加快产品更新迭代。”邱智铭介绍说,目前,贝发集团平均每三天研发一个新产品,每三天申请一项专利,累计申请专利3000多项。
在人们用笔减少的情况下,贝发集团向文化创意等方面延伸,为笔赋予新的内涵,不仅提高了产品知名度,也给整个文具产业带来新气象。现在,录音笔、人工智能笔、食品级墨水马克笔、高端文创礼品笔等已经成为贝发集团的热销产品。
“与此同时,产品被模仿、抄袭说明行业规则急需明确,同时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广大中小企业资金、技术有限,产品更新迭代成本高。若我们帮助他们进行研发、制造等工作,不仅自己的烦恼少,产业也会发展。”邱智铭说,利他就是利己的最好方式,因而,贝发集团提出了“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理念。
对于加强行业合作,贝发集团早在2003年就开始牵头创办了宁波文具行业协会、亚太文具行业协会联盟等组织,开始团结文具行业企业,拟定行业标准、制定规则。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年从事外贸所积累的渠道和获得的国际先进技术,向产业链伙伴企业提供了从研发设计到开模制造、产品检测等一条龙服务。这大幅减少了中小企业产品更新的时间和成本,提升了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到来,“互联网+”成为众多企业转型的选择。贝发集团也趁势推出了面向企业用户的“库商城”和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文器库”两大互联网云消费平台。这两个平台通过构建人、货、场的互动,实现了打通线上线下、连通国内国际的功能。
“对于企业而言,这个平台不仅可以让不同产品门类、环节实现交融,也能更大限度利用自身资源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对于个人而言,庞大的数据可以满足广大消费用户不同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生产。”邱智铭说。
如今,在数字化的赋能下,贝发集团不仅使自身产品屡屡成为爆款,也让同行业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整个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