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伟伦 2021-08-18 09:29:20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协同,核心是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日前,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无论从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来说,还是从国内资源需求和利用水平来说,我国都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规划》,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所谓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产生。所谓再利用,是指将废旧物资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所谓资源化,是指将废弃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再生后利用。
《中国贸易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早在2003年,循环经济就被纳入到科学发展观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循环经济政策制度日益完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十三五”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着,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着增强,资源循环利用已经成为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资源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同时,我国一些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上仍然不高,资源安全面临较大压力。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也有分析认为,我国循环经济目标任务的推进,将撬动规模庞大的绿色产业投资,促进相关领域的长期发展。明确且巨大的市场容量将吸引众多资本的投入,而资本的投入也将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往定性、定量两个方向发展。
循环经济下,一些产业投资也将迎来利好。例如,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飞速发展,快递包装数量急剧增长,包装废弃物已成为一个新的治理难题,快递包装亟需绿色转型。为此,《规划》专门部署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行动,主要任务包括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推动电商与生产商合作,实现重点品类的快件原装直发;鼓励包装生产企业、电商、快递等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推动生产企业自觉开展包装减量化;实施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大标准化周转箱推广应用力度等。
业内人士表示,可降解材料的推广必将给原料体系、价格体系、产品体系带来影响,也必然会产生新技术下的投资方向。例如,低残值废塑料的再生环保处理一直是全行业的痛点和缺失点,随着国内外一些环保科技企业在技术层面取得突破,废塑料热解油化的大型清洁生产装备即将实现工业化生产。
循环经济也将利好汽车零部件尤其是废电池产业,这也是《规划》中提及的重要部分。按照《规划》,要强化行业监管,加强对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改装拼装、拆解处理等行为,加大查处和惩罚力度。
专家表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全新的“资源—产品—报废—再制造产品”循环经济模式和理念,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保留原材料生产加工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实现节材、节能、环保、低成本等。汽车回收也有利于电池材料降低成本,对解决电动汽车高成本问题和补贴困境十分有益。
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发布的《为资源续航: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据估算,2021至2030年,全球乘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会达到1285万吨,其中中国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会达到705万吨,到2030年全球乘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将面临总电量463亿瓦时的大规模退役,如果对退役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几乎可以覆盖全球储能的用电需求,总价值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大约是2019年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