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科技创新加速数字化进程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东洋 2022-06-17 08:56:29

        5G、云计算、大数据……科技创新在快速推动数字经济变革。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上,企业该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创新、寻找数字经济发展之路?近日,在2022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22届年会上,与会专家围绕科技创新、数字化等进行探讨。

        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表示,中国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数字化,而且产业数字化是值得重视的蓝海市场,即帮助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升级。“未来很多行业都将进行数字化重塑,无论是供应链、价值链、客户链甚至包括商业模式,产业数字化会催生很多像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场景。”周鸿祎说。

        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胡时伟表示,很多行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一些场景在使用大数据,但有的效果尚未显现,这是因为数字化要看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比如资讯,这类无限内容对无限用户的行业,大数据利用程度非常高,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但是在更多的行业中有非常多的商业过程和参与角色,也就是说当数字化从互联网迈向产业的时候,数据的掌握力会越来越弱。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数字建设新阶段要打好持久战、合围战、攻坚战。”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表示,一是持久战,要持续夯实数字化所需的信息基础设施。我国提出了建设智能化、综合性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24字目标,即高速泛载、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按这个目标我们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产品研发以及深化网络覆盖。二是合围战,数字化不仅需要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底层设施,还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形成聚合力。三是攻坚战,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型技术、数字技术等科学创新,包括从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创新突破。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不仅是发展问题,也是生存问题。

        相关专家表示,科技创新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让各方的创新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从而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比如利用大数据衍生出一些新产品,在技术和产品上进行创新。”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叶强表示,要真正让大数据创造商业价值,必须把数据融入到商业模式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型、人工智能等作出更多科学决策。同时还要进行思维模式、发展理念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创造更大价值。对于如何加强科技创新,李自学表示,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首先,强化对创新环境的保障。创新活动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和保障的系统性工作,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大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同时,要鼓励企业营造内部的创新小环境,包括创新的战略发展规划、组织支撑和人才等基础管理保障,完善创新方法和工具。其次,强化产业链创新。要围绕数字核心技术引导推进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加强上下游产业链贯通融合,促进系统产品元器件材料之间的创新并进,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通过创新联合体等形式协同全产业链的资源,形成系统性的协同创新模式。此外,还要强化产学研用的创新链机制,强化理论、技术、产品、产业环环相扣的创新链,推动领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深化合作,向关键底层技术领域深入创新。


        责任编辑:葛岩
        更多>> 最新文章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产经新闻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