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南 2022-09-06 09:23:15
9月5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1—2022)》。该报告是贸仲自2015年开展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系列研究项目以来的第八次年度报告,也是国内唯一有关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年度总结。贸仲党委书记兼副秘书长徐延波主持发布会。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法治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在会上表示,作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主要方式,仲裁是各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今年5月,贸仲被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列入“提供网上争议解决服务的提供商名录”,我国内地首批仅有两家仲裁机构被列入其中。中国国际商事仲裁肩负着维护国际经贸投资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使命。
2021年,中国仲裁事业虽然受到影响,但继续保持了向好的稳步发展态势。根据《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1—2022)》,2021年,全国270家仲裁委员会共受理案件415889件,全国仲裁案件标的总额为8593亿元,比2020年上升1406亿元,同比上升19.6%。
其中,贸仲2021年受理案件4071件,同比增长12.61%,受案量实现近3年连续增长。案件涉及93个国家和地区的涉外、涉我国港澳台地区案件共636件(包括双方均为境外当事人的国际案件61件),涉“一带一路”案件136件(涵盖36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受理仲裁案件涉案标的额达1232.1亿元人民币,连续4年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9.88%。上亿元标的额争议案件共计182件,其中10亿元标的额以上案件16件。案件的国际化程度显着增强,涉外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当事人选择适用国际公约和域外法律情况增多,包括《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荷兰、希腊、菲律宾、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法律。
据了解,本次年度报告继续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组成课题组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高等院校和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和实务工作者。
王承杰介绍说,年度报告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展现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亮点。具体言之,在分析2021年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案件数据和2021年至2022年6月中国仲裁法治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同步跟踪国内外商事仲裁理论研究动态,探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情况,比较分析仲裁庭组成方式的发展与实践,重点研究私募基金争议解决视角下“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适用与股权转让争议中合同解除及违约责任的热点问题,并把国际仲裁中国家放弃豁免条款效力问题作为本年度商事投资仲裁发展的特别观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杜焕芳,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宋连斌,众才国际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陈希佳,兰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强,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邱琳以及贸仲仲裁研究所主任姚俊逸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