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2019-01-10 09:45:50
“南向通道”在更名为“陆海新通道”后,日前再次迎来了升级。2019年1月7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8个西部省区市在重庆签署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将合作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助推我国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
据了解,“陆海新通道”建设以重庆和新加坡为枢纽,以广西北部湾港口作为国际陆海联通的重要交汇点,并以相关西部省区市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为重要节点、沿海沿边口岸为通道门户,通过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多种物流组织方式的高效联动,形成纵贯西北西南、联通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地区)的陆海通道主轴,辅以各节点拓展支线体系,提升辐射集聚效应,实现与中欧、中亚等国际通道的有机衔接,形成“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构建联通全球的互联互通网络。
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介绍,截至2018年12月31日,“陆海新通道”的三种物流组织形式均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其中铁海联运班列共发运805班,已从开行之初的每周一班发展到每天双向对开,国际铁路联运(重庆—越南河内)班列共开行55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共开行661班。“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覆盖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全球六大洲71个国家和地区的155个港口。
“这样的合作将把西部省区有利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降低了企业在西部省区从事贸易活动的物流成本,让西部省区获得较近出海口的同时,也让广西北部湾港口得到充分利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缅甸研究所副所长雷着宁说,这也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对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一次精细化操作。“陆海新通道”的铁路部分还可以与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相连接,让中南半岛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内陆比较落后的局面得到改变,使整个中南半岛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我们期待在这些方面有更多务实的举措出台,获到更多成果。”
“这一举措可以让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贸易中枢转移到西部地区,让我国西部地区、中亚的货物更加便捷地出口到新加坡等东盟地区,也会让西部地区逐渐成为东盟货物的分拨地。”中国交协电商物流产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律景昌说,随着“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进,这一目标将顺利实现。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2017年,中国对东盟地区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增长13.8%,2020年预计将达到1万亿美元。
针对“陆海新通道”如何助力西部地区外贸进一步发展,律景昌表示,未来应当进一步加大各省区之间政策的协调,推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与之配套的产业政策,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带动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从而在西部省区逐渐形成资源配置中心、物流分拨中心、电子交易中心,带动西部经济发展。
在具体运营方面,“一带一路”供应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备战认为,“陆海新通道”未来面临两个挑战:
一是货源组织和货源种类选择。要想通道常态化运行,就要拥有充足的货源以满足其正常运营。从“陆海新通道”目前运营的情况来看,虽然有100多列班列,但离常态化运营还有距离。在货物种类上,建议运载东南亚的水果等特色产品,同时将中亚国家的特色产品通过国内运往东南亚国家。
二是运输价格要进一步降低,以适合“陆海新通道”运行。重庆、成都等城市的货物本来是依靠长江水道进行运输的,水运价格优势比较明显。对于“陆海新通道”来说,在发挥铁路运输时间短优势的同时,还要把运输费用降下来,才能便于通道常态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