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范丽敏 2017-02-09 16:53:56
如果没有MadeinChina,圣诞节会黯然失色,家用电器的故障足以引起一场家庭危机,孩子为了喜爱的中国玩具纠缠了一整天……美国记者萨拉在《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里告诉读者,离开了“中国制造”,生活就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冒险。
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全球化主角,为全世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融入了世界各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制造”并没有想象中强大,西方国家的制造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他们不仅掌握着关键核心技术,而且汇聚了全球顶尖品牌。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为24.33万亿元人民币,连续4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是,中国出口商品中大约九成是贴牌产品,制造业品牌国际化进程缓慢。
其实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制造大国、贸易大国、贴牌大国都是了不起的成就,这在改革开放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我们从积贫积弱走来,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型,改革开放为中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短短30多年,中国就告别短缺,基本实现小康,正奔向全面小康。这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可以说,中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贸易大国、贴牌大国的过程,是经济大发展、就业增加、生活改善、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但是,品牌缺失、贴牌生产,导致中国企业只能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辛辛苦苦“为他人作嫁衣”。更何况,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土地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中国制造”正在遭遇空前危机。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国际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中国。
新常态下,中国企业靠简单模仿、“跑量”闯天下的野蛮生长时代已宣告结束,而做品牌、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取不可替代的生存空间,既显得迫切和必要,更显得难上加难。
众所周知,打品牌要下苦功夫,“前”要搞好设计研发,“后”要铺开市场渠道,都需要大把大把地砸钱和长久的时间积淀,哪有“照搬”“贴牌”来钱快,来得安全?这是很多企业明知贴牌利润薄却依旧只做贴牌、不创品牌的重要原因。对生存尚难的中小企业而言,谈何容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拥有多少知名品牌已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联合国工业计划署数据显示,当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约8.5万种,而其中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归属于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世界着名品牌占全球商品不到3%,但销售额却占全球的40%左右。
从贴牌大国到品牌大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这之间的差距凸显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做大做强品牌,是目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加速器”。只有从产品向品牌转型,从“低端经济”向“高端经济”攀爬,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
可以说,“中国梦”的内涵,不仅是经济的转型升级,其实更是品牌升级的集结号角。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喜的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中国品牌正迎头赶上洋品牌,成为领头雁。在2016世界着名品牌500强榜单中,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建筑、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中国移动等中国内地198个品牌企业榜上有名。
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样在大大增强。《2016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提交的专利居全球第一,首次在单一年度内提交了超过100万件申请。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近40%,超过美国与日本之和,这已是中国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专利申请量之首。
从模仿到创新,中国品牌竞争力将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