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周小明 2018-07-24 11:10:11
进入7月以来,美国连续对中国发起猛攻:先是6日启动对34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几天后又宣布准备对另外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另据外媒报道,美国目前正在酝酿新的对华惩罚性关税措施。
与此同时,上周华盛顿传出条诡秘的消息——美国对华贸易谈判大门依然敞开。然而,美国的“热情”并没有得到中国的积极回应。美国言而无信、反复无常,固然是中国拒谈原因。更重要的是,白宫对重开谈判开出的条件,无法为中国所接受。美国财长姆努钦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调整”,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则要中国“改变方向”。其实质是,要中国缴械投降,订立城下之盟。
但原则是不能用来交易的。在事关国运的重大问题上,中国没法妥协。
扩大开放难成化解中美贸易战的灵丹妙药。贸易战打响后,国内有舆论提出通过扩大开放换取美国放弃对华贸易战。这种想法十有八九是一厢情愿。进一步扩大开放,为中国建成现代强国所必需,也将使国外工商界更多地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有助于缓解中美经贸摩擦。另外,开放对倒逼国内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着重大作用。但是,过分夸大这种作用,导致对外开放超越了发展阶段和水平,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不少非洲国家对外资准入完全没有设立门槛,但高水平的开放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多少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
扩大开放有个量力而行的问题。开放的幅度和时机,既要充分考虑开放可能给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和对民族工业带来的冲击,还要考虑政府对风险的掌控能力。例如,对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发达国家政商界异口同声要求全面放开,而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马丁·沃尔夫却认为,中国金融业的当务之急不是扩大开放,而是加强风险控制。
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开放的条件。我们虽然块头大,但同发达国家不在一个发展阶段。市场准入的程度不可能让发达国家如愿,达到所谓“对等”。即便中国市场完全放开,也不可能满足美国的胃口。美国挑战中国的终极目标是遏制中国崛起。只要这个目标没有达到,美国就不会罢休。因此,在对外开放上,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节奏走,大可不必顾及美国的感受和诉求。
发展机遇靠斗争,而不是忍让。有人担心,同美国对打将把中国的发展机遇期置于危险境地,因而不主张同美国进行抗争。的确,如果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而且旷日持久,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进程会受到很大影响。
眼下,中国的发展机遇期正受到美国的蓄意破坏。美国把中国看作“主要对手”,决意同中国决一雌雄,不但在经济上给中国制造麻烦,而且不断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冲撞中国的红线。显然,在这种敌对氛围下,对美国示弱,是无法触动美国的恻隐之心的,反而可能被特朗普认为中国软弱可欺。这是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国附加关税的所有受害者共同得出的结论。对中国而言,不反击美国,等于眼巴巴地看着发展机遇期被美国埋葬,使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能力严重受限。保住发展机遇的唯一途径就是奋起抗争。斗争将使中国有可能打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一个更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以及更具活力的国民经济和企业群体。
贸易战的结果对中国并非都不利。从不同的角度考量,结论会有所不同。在对经济的影响方面,由于中国对美货物出口是美国对华出口的四倍之多,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遭受的打击会更大。但是,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年顺差高达500多亿美元,而且美国在华企业年销售额近2000亿美元。综合来看,哪方是一千哪方是八百,难有结论。在多边贸易体系方面,随着美国放弃领导权,中美力量将此长彼消。结果是,中国有更多机会重塑多边贸易体系,影响力和引领力也有望提升。这将有助于中国在美国之外的地区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建立更紧密的经济纽带。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丢掉幻想,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击美国贸易霸凌主义的斗争中去。但是,这不等于硬拼,需要讲究艺术,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点穴,打对方的软肋和痛处。此外,我们还要吸取苏联的教训,避免同美国打消耗战,在给对方造成最大伤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坚持笑到最后。(作者是上海高校智库国际经贸治理与中国改革开放联合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原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