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伟伦 2020-05-14 09:34:42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强调,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并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突出位置,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全球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短期已滑入衰退轨道。尽管各国均已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抗击疫情,但政策力度和实施效果存在差异,在目前仍缺乏强有力的国际协调背景下,疫情或在全球出现反复,可能引发经济社会运行的多次“暂停”和“重启”。
《报告》中,央行着重提示了4大风险。一是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及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当前一段时期,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仍然严重,重启经济的努力效果需要观察。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农产品出口国新增确诊上升较快,全球疫情未来走势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二是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货币和财政政策仅能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及金融形势根本上仍取决于疫情防控进展,非常规政策的负作用也会逐步显现。三是中国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多挑战。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上升,产业链复工复产的协同配合有待增强,主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需不断夯实。四是中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也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加之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领先,人民币资产较高的收益和相对的安全性可能吸引跨境资金流入。另一方面,外需持续走弱、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也可能引起出口减少和跨境资金流出。
对于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财金智库宏观经济研究员赵宇向《中国贸易报》记者表示,整体上,该季度货币政策主要围绕防控疫情、恢复生产等工作开展,很多政策出台得很及时、有效,政策工具多元,尤其是考虑到小微企业的生存境况,央行及时提供了金融政策支持。从短期的公开市场操作到定向降准和再贴现再贷款,向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这从第一季度广义货币(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可以看出政策力度之大。
关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报告》强调,要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之间的平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三是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四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五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六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七是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