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2020-08-14 09:51:13
富士康的股价没能上头条,一则澄清声明却刷爆全网!
8月13日晚间,富士康科技集团通过官方微信发布声明称,彭博新闻社关于公司第二季度投资法人说明会相关报道不实。
针对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关于本公司第二季度投资法人说明会相关不实报道,富士康科技集团声明如下:
1、说明会中,公司皆未针对单一客户、厂区以及产品讯息发表评论;
2、公司所对外阐述的全球产业趋势看法,该媒体亦有过度解读,标题存在曲解误导情况,望外界勿以讹传讹。
据证券时报,当地时间8月12日彭博社的一篇报道来看,鸿海(也即富士康)董事长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并且计划分割中美两大市场的供应链。但富士康表示,并未这样说。那么,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
7月进出口数据大超市场预期
据证券时报,近日,彭博社一篇题为“苹果制造商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的报道被海外各大主流媒体转载,自媒体上也随处可见。据彭博社报道,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和其他十几个科技巨头计划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分割供应链,并且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
据彭博社的报道,鸿海精密工业董事长刘扬(Young Liu)表示,将逐步在中国以外增加产能。这些产能包括从iPhone到Dell台式机和Nintendo Switches的小工具。国外的比例目前为30%,高于去年6月的25%。随着富士康将更多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和其他地区,这一比例将上升。
刘扬说:“无论是印度,东南亚还是美洲,每个国家都有制造业生态系统。”他补充说,“尽管中国在富士康的制造业帝国中仍将发挥关键作用,但该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
刘扬去年曾表示,如果需要,苹果最有价值的产品iPhone可以在中国以外生产。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9个城市设有12家工厂。该公司生产从iPhone和Nintendo Switch到Dell的计算机的所有产品,并且在收购Sharp和随后的Toshiba的PC业务之后,对电视和个人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公司还拥有Belkin,他们于2018年收购了Belkin。
事实上,对于中国制造的质疑从未停止过,在中美贸易争端爆发之后,这种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据7月份进出口数据,中国7月出口同比(以美元计,下同)增长7.2%,大超市场预期的0.7%。中国再度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2.55%、-3.43%和-1.97%,均较上个月有大幅回升。在出口占比中,防疫物资的贡献有所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贡献上升,灯具、家具及其零件、玩具等商品出口增速都有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大增。
东北证券认为,7月美国疫情二次爆发,其它国家和地区疫情也有抬头迹象,导致经济重启受阻。与中国复苏路径不同的是,海外各国疫情后需求恢复的较快,而供给恢复相对较慢,这与其大规模财政刺激保障了居民收入及西方人消费习惯有关。所以,在海外需求较强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再次担起了“世界工厂”的角色,弥补其它国家不足的产能。东北证券还表示,对于出口而言,海外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在减少但不会很快消退,而疫情二次爆发将中国又推上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在短期之内各国仍需中国的商品来弥补其产能不足。但从长期来看,海外各国财政刺激过后需求无法维持强劲,高失业率引起的长期收入下降将削弱需求,中国的出口也将因此承压。7月贸易顺差再度扩张至623.3亿美元,短期内贸易顺差还将维持在较高位置,对GDP贡献较大,长期来看顺差将随着出口承压而缩窄。提升国内消费、完善“国内大循环”是促进经济的关键。
87%受访美企表示不打算将生产线搬离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总台国广记者提问称:据报道,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11日发布的2020年度会员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未来五年的商业前景感到乐观。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87%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不打算将生产线搬离中国。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我们也注意到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有关调查数据,这进一步印证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中国营商环境和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彰显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中方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实现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中国是疫情后首个实现由负转正的主要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们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对外经贸合作,有效提振了世界总需求,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上半年不少外资企业仍持续扩大在华投资,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达到320个。不少权威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下阶段,中国还将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好开放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我们相信中国的发展会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机遇,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蛋糕一定会越做越大。
德媒: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会因疫情改变
5月3日,《参考消息》刊登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文章《疫情过后,中国还会是“世界工厂”吗》。文章表示,新冠疫情的暴发和政府出台的种种控制措施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影响,工厂突然停工,超市无法补充库存,不少货物出现紧缺。这场危机造成前所未有的混乱,全球各大企业从中汲取教训,以便未来更好地应对冲击。不过,大多数公司并不会考虑抛弃中国这个世界大工厂。
美国沃顿商学院运营、信息和决策教授莫里斯·科恩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我并不认为中国作为制造业主要供应商的地位会改变。也许某些行业会有变化,但总体来说,不会出现结构性改变。有些人说我们要把制造业撤回美国,但这是不会发生的。”
过去20年,西方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开拓新市场而大规模进军中国,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如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比重的20%,这也和外企在中国的投资不无关系。根据德国一家公司最近的调查,五分之四的大型企业都依赖中国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近几年一直有外国企业试图将业务迁出中国。2018年至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激烈之时,也有不少外企为了避免加征关税等原因,寻求将业务迁到邻国。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生产和供应链专家克努特·阿利克说:“疫情危机期间,许多公司都在寻找替代中国的供应商。有些公司找到了,但有些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没有找到。那些找到替代供应商的人未来不会再转回到中国生产。”
不过有不少专家认为,即使企业在其他国家找到供应商,也将继续留在中国,以便在这块巨大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它们将此称为“中国+1”战略。还有一种说法是,其他国家可能在技术工人、基础设施和原材料方面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难以替代中国。
中国美国商会3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企业表示目前还没有将生产和供应链业务迁出中国的计划。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毕艾伦说:“与某种说法不同,基于中国的数据表明,我们的大多数会员不会很快打包走人离开中国。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了数月的封锁后,中国似乎走在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前列,许多公司最初选择中国的理由至今依然成立。”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富士康科技集团官方微信、证券时报、外交部、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