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东洋 2022-02-10 08:46:24
2022年是中国与阿根廷建交50周年,双方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根廷共和国关于深化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公布,声明指出,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在庆祝中阿建交50周年框架下,不断增进互信,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声明指出,应中方邀请,阿根廷共和国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于2月4日至6日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访华。访问期间,两国元首举行了热情友好和富有成果的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根据声明,为庆祝中阿建交50周年,两国元首宣布2022中阿友好合作年开幕。双方将开展一系列贯穿全年的活动,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并深化地方交流合作。
经贸往来日益深化
多领域合作增强
“中阿建交以来,经贸合作日益深化,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阿根廷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中阿双边贸易额为138.92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为6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中国对阿出口46.38亿美元,自阿进口22.97亿美元。中国主要出口机械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计算机和通讯设备、摩托车、纺织服装等商品,主要进口大豆、原油、皮革等商品。
另外,江时学表示,中阿在科技、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强。自从2009年中阿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后,迄今已续签多次。两国通过货币互换协议不断增进金融合作,让中国对阿的投融资项目覆盖交通、核能、水电、光伏、风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天然气和石油、可再生能源、电信等多个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两国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阿根廷国防部特聘顾问、阿根廷国防大学教授马可为表示,在医疗领域,两国卫生部门开展了多次视频会议,交流经验,分享新冠肺炎诊疗方法。在人文交流方面,中国有近百所大学开设了西班牙语课程,在阿根廷也掀起了学汉语热,多语种人才在增进两国人文交流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国相交在于民相亲、心相通,让中阿合作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能得到同步发展。
对于中阿合作取得显着成果的原因,有关专家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得益于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互信不断增强,多年来中阿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动频繁,双方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联合国、世卫组织、世贸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就国际抗疫合作、全球治理改革等议题保持密切沟通。此外,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内消费多样化以及中阿双方不断拓展经济互补性,是两国取得诸多亮点合作成果、不断推动双边关系提质升级的动力所在。
夯实两国机制性合作
未来前景广阔
根据声明,访问期间,中阿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共同制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经济合作的框架,以进一步推动促进两国经济关系深化、革新与多元化和增强区域联通的行动和项目。
在阿根廷国家外交关系学院中国研究项目成员、中国问题专家古斯塔沃·吉拉多看来,中国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已将中国经济与发展理念同全球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发展的带动下,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贸易平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中阿两国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贝尔格拉诺铁路、高查瑞光伏电站等项目有效促进了阿根廷基础设施联通和清洁能源转型,为阿经济复苏,特别是保障就业和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曾担任高查瑞光伏电站项目打桩工的冈萨雷斯表示,自从项目开工后,许多和他一样的年轻人都前来应聘,生活有了不小的改观。据悉,整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为当地提供近1500个工作岗位,有助于周围十几个村庄解决就业问题。项目建成后,像冈萨雷斯这样参与过电站建设的工人,还可继续负责桩基检查和更换等工作。
“中国和阿根廷两国此前虽然没有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但此前已经在倡议的框架下进行了务实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岳云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正式签署夯实了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机制性合作,意义突出。
在江时学看来,未来,中阿两国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当前,阿根廷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债务问题艰巨,且经济受疫情影响持续低迷,急需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在这两方面中国能满足其需求,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可很好地提振阿根廷的出口。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签署,阿根廷不仅可以获得基建、科技、能源等领域的投资与支持,也有利于满足阿根廷增加农、牧、渔等领域对外出口的需求,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阿根廷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对于中国而言,该备忘录签署将一方面有益于资金、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国际化实践,另一方面也能为中国市场提供新的供应选择,从而刺激国内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