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白舒婕 2022-06-15 09:22:59
跨境电商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是疫情之下稳住外贸基本盘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增长28.3%。2017年以来,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0倍。今年一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4345亿元,其中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出口分别增长98.5%和92.7%。
“跨境电商正处在创新发展的窗口期。”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各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拉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增长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商务部正会同各地各部门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跨境电商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服务水平。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外贸保稳提质?
跨境电商发展稳中提质
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异军突起离不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密集出台——
去年7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今年2月,国务院同意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截至目前,全国已分6批设立13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持续推进制度、管理和服务创新,探索形成了以“六体系两平台”为核心的制度框架,量身定制近百项支持政策,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在政策支持下,跨境电商进口规模从2016年的39.3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70.9亿美元,增长3.3倍。海外仓的数量和规模也在持续增长,目前海外仓数量超过2000个,总面积已超过1600万平方米,其中90%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市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
“总体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呈现出稳中提质、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的阶段性特点。”李兴乾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从中央到地方相关促进外贸稳中提质的政策看,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应对外部需求变化和风险挑战的重要途径。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发展,印证着中国外贸新基建的不断完善,积极鼓励更多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支持其开展先行先试,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拓展多元化的市场空间,有助于稳定外贸提质发展。
聚焦痛点解决共性问题
“各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拉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增长的因素在发生变化。”李兴乾说,有的国家和地区滞胀风险上升,国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商品消费正在转向服务消费,这要求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各种新业态要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为各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便利服务。
凭借政策、产业、市场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探索布局跨境电商海外仓网络。作为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海外仓功能不断完善,在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
“当前,一些企业建设海外仓还面临着本地化用工、跨文化管理、跨境供应链管理等问题,以及对当地法律制度等认识不够等诸多挑战。”刘向东坦言,“建设海外仓既需要国家继续加快自贸协定的谈判进程,以便提供更自由便利的跨境物流运输制度保障,也要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共同分担风险,探索海外仓共享共建发展的新模式,增强抵御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跨境贸易高质量增长的内生动力。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看,近5年来,民营中小企业跨境电商进出口量涨幅近10倍,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接近40%,且以每年超过两位数的比率快速增长。
“因此,强化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培引尤为重要。”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发起人汤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全面梳理优势产业,深入研究适合发展跨境电商的企业及产品,建立省市级“跨境电商+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培育库和招商名录库,分类开展跨境转型培训,加大“以产招商”推进力度。同时,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依托各地跨境电商企业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沉淀数据,结合各地产业基础和优势,以销促产,推动“电商+外贸+地方制造”深度融合,打造“一区一产”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格局。
李兴乾表示,商务部将聚焦行业痛点,解决跨境电商发展的共性问题。一是从完善支持政策入手,尽快出台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的政策措施。二是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三是持续加强主体培育,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快海外仓发展,目前商务部正在牵头研究具体支持举措,鼓励多元主体建设海外仓。五是持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发展,从而推动跨境电商与其他业态联动互促、融合发展,不断拓宽贸易渠道,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助力外贸保稳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