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促进服务外包发展应如何着力?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孟妮 2023-01-06 08:44:23

        回望刚过去的2022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中国服务外包仍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成为拉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与中国陆续推出的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密不可分。宏观政策方面,《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全力助力企业纾困。其中,税款返还、减免房租、金融支持、缓缴社保、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防范汇率风险等政策,均极大惠及了服务外包企业,成为推动相关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助力产业整体稳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与此同时,针对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政策也为服务外包的蓬勃发展增添了动力。例如,2022年4月,商务部印发《服务外包统计调查制度》。除完善统计体系外,该文件还对服务外包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即服务外包是服务提供商根据企业、政府、社团等组织委托、授权或双方合作,完成组织内部服务活动或服务流程,共同实现创造价值、提升价值的一种生产性经营活动。概念的更新和统计体系的升级,更好地筑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了相关政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2022年5月,商务部、工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2022年版),目录涉及20个重点领域,进一步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外,20个重点领域中,KPO占比达50%,释放了中国将持续推动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强烈信号。

        2023年,在促进全国服务外包发展方面又应如何着力呢?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应利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各类开放平台,继续在体制机制方面大胆创新,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二是离岸在岸协同发展。应在大力发展离岸业务的同时,鼓励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壮大,形成离岸在岸相互促进、融合协同的发展模式。

        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应推动服务外包企业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促进外包活动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服务外包高端业务比重,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

        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应把握全球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服务外包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其提升国际竞争力;鼓励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服务外包新增长极。

        五是加强国际人才引进。人才是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应继续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在从业资格、出入境便利化、资质互认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人才,助力中国服务外包发展。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