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宁波市经信局 2019-12-19 21:24:12
2018年,宁波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站在新起点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对宁波发展的要求,寻找下一个万亿产业增长极,市委市政府谋划推进了一系列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栽树工程”,其中包括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背景
(一)宁波具备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工业是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2018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近5千亿元,占GDP比重46.1%;占浙江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5.4%。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已经形成绿色石化、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等一批优势产业,拥有9个国家级开发区、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一大批具有创新活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
(二)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为宁波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在制造业,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在制造业,万物互联时代的重大机遇蕴藏在制造业。对国内典型制造业大市的宁波来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比其他地区更显迫切。宁波要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努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后,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3年来,宁波围绕试点示范城市任务推进,强化统筹,加快建设“351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实施智能制造、制造业创新能力等八大工程,推进金融服务方式、要素配置手段、资金扶持方式、政企协同机制四大创新改革,初步构建形成了制造业产业、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全市上下对制造业发展高度重视,形成了政企协同、市县联动、全面推进的工作合力。
在总结“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经验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大决策部署,并作为我市下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
二、“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方向
“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指:到2025年,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制造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等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等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培育涌现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拥有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建成一批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要素集聚、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平台,形成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
为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实施以下产业平台提质行动、动能培育提升行动、创新能级提效行动、制度改革提速行动等四大行动。
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十百亿”工程,开展“三联三促”等专项行动,重点服务推进13个百亿元以上项目和95个十亿级项目建设。深化智能化改造“三年全覆盖”,加快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围绕全市目前在建的“增资扩产”项目等四类项目和在外投资企业等三类企业,形成并推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政策举措和服务体系,加速形成一批“本地增资”的优质项目。强化产业链招商,制定产业链招商地图,聚焦优势产业“缺链、补链、强链”环节,市县两级共同推进落地一批优势产业链项目。
二是全力提升工业平台。加快推进前湾新区、南湾新区等重大平台布局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积极推动余姚、慈溪、杭州湾区域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先行先试,进一步打通产业链重点项目布局。创新提升宁波石化经开区、大榭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支撑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推进国家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和示范园、特色小镇等平台明确产业定位,选择1-2个细分产业聚焦发展,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细分领域优势平台。
三是全力强化创新驱动。全力规划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布局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甬江实验室,推进建设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智能器件、先进材料等一批示范带动强的“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智能成型、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等创新中心协同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发展伺服电机等10条“四基”产业链,力争在产业链核心环节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单项冠军企业。
四是全力推动改革突破。建立市级统筹、区县(市)协同推进“246”产业集群工作机制。实施项目统筹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招商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有效流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招商成果共享。推动政府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主体联合共建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支持产业集群市场化运作。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提升评价结果在资源配置领域的指导作用,全面整治提升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效企业。
三、“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进展情况
5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动员大会,发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员令。半年多来,各级各部门边谋划、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1-9月,“246”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高于规上平均1.1个百分点。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重点工作主要围绕五个关键词展开。
(一)统筹。主要是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加强统筹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意见和12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形成“1+12”规划体系。同时,加快谋划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以及细分领域专项政策,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工作合力,完善部门间横向联动机制,推进产业人才、项目招商、要素保障等工作协同;加强市县纵向合力攻坚机制,提升区域错位发展、聚焦发展和协同发展水平。开展示范创建,汽车、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分别以全国第一名、第二名成功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推动组建了3个产业集群促进中心,支持产业集群促进中心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智库支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服务。
(二)集聚。主要是加快重大产业平台的谋划建设,打造产业梯度平台。高起点规划建设宁波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打造长三角地区标志性战略大平台;高标准提升发展宁波经开区、大榭开发区等国家级经开区,打造支撑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基地;高规格推进建设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等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水平加快建设宁波软件园、集成电路“一园三基地”等特色园区,高质量整合提升小微企业园。同时,启动了新一轮工业集聚区规划编制,根据“重点发展一批、优化提升一批、调整控制一批”的原则,调整优化工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明确工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推进工业集聚区整合提升。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三)智造。主要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工程,以“点、线、面”为主要形式,推动规上企业智能诊断和技术改造“两个全覆盖”,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技改项目8144个,完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42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000余台,并培育了160家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同时,总结已有的好做法好经验,组织开展规上工业企业新一轮智能化改造需求排摸,着力做好巩固、提升、拓面、育强、安全、生态六篇文章,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持续深化。
(四)强基。主要是围绕产业集群的基础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发布实施新一轮“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梳理出全市609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实施工业“四基”产业链培育工程,加大关键基础产品与技术研发,推进整零协同创新与制造,重点培育伺服电机、石墨烯、集成电路、光学薄膜等十条“四基”产业链。组织实施一批“四基”技术产业化专项和“四基”产品应用专项,谋划和实施一批符合国家强基工程专项和各类“一条龙”应用计划的项目。推进石墨烯创新中心、磁性材料创新中心、智能成型技术创新中心实质性运作,并筹划工业互联网、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油基清洁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以及超级电容储能、密封材料等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五)改革。主要是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生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推动金融、科技、人才等资源向产业集群发展倾斜。强化金融支持,推动产融对接,搭建政银企合作对接平台,举办多场融资对接会,9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886.2亿元,同比增长8.4%。推动保险产业和服务创新,推广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等产品,累计为14台重大装备、85家新材料企业提供3.14亿元、56.9亿元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保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先保障“246”产业集群用地。1-9月,新增工业用地1.4万亩,占全部供地比重31.7%。深化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结果运用。1-9月,规上工业亩均税收35.4万元/亩,增速15.7%;亩均增加值112.1万元/亩,增速11.5%。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按照“八八战略”总体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深化实施“产业平台提质、动能培育提升、创新动能提效、制度改革提速”四大行动,全力以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