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从追随到领先: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正好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国民 2020-07-07 10:44:10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设立经济特区在世界各地都被认为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日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中国经济特区从追随者到领先者的发展历程及对全球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拥有数量最多、类型最多的经济特区。1980年,中国在东南沿海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将经济特区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些经济特区的规模远大于早期的经济特区,并设在现有城市或附近地区。《报告》回顾说,在过去的40年中,全球经济特区与中国经济特区相伴并共同发展。中国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低成本劳动力和土地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到1990年代末,随着中国低成本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工业区)升级,其内陆和边境地区建立了更多的经济特区,并开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经济特区经验。

        《报告》分析说,深圳是于1980年前后以低端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基础建立的经济特区,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特征是拥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以应对不断上升的土地、劳动力成本以及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将深圳建设为高新技术制造、金融服务和物流中心。2003年,深圳加强了对文化产业的重视。2009年,深圳致力于发展为国际创新中心。深圳经验还推广至新疆的喀什和霍尔果斯等西部城市。几年前,深圳侧重于工业创新,为此采取了财政激励措施,以吸引国家、省级和市级的研发实验室以及跨国公司建立的实验室。国家和省级实验室,特别是那些获得“优秀”证书的实验室,将获得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的资助,而每个市级实验室将获得500万元人民币(75万美元)的资助。深圳还提供5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来抵消这些实验室的建设支出。此外,深圳还建立新的研发实验室空间,新技术公司可以在两年内免费租用,并在接下来的三年内租金减半。这些新的激励措施促进了高科技和新兴技术公司的密集涌现和迅速发展,它们令深圳处于当今全球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特区数量众多且类型多样,但未必都能像深圳特区这样成功。《报告》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如基础设施薄弱、官僚主义以及对土地征用的抵制,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特区做得不好。建立时间、治理结构以及各种决定性和促进因素,造成了经济特区成效的差异。对于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报告》还列举了两个重点:第一,政府协调各种类型和位置的经济特区实现多个目标的承诺,推动工业化、创造就业、促进出口,引导技术转让和创新,促进更广泛的区域协同发展;第二,纵向和横向政策协调对于创建真正需要的经济特区,以实现明确和可实现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报告》也关注了中国经济特区建设走向海外产生的新亮点,由一家区域性的中国民营公司根据国家间双边协议建立的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是范例之一。该经济合作区基于边境地区的综合城市,活动规模大、种类繁多,能够促进老挝北部地区的发展。中国与非洲共建经济特区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例如,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共建的制造业区不断增加,并在对内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出口等方面取得预期成果。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